央廣網北京5月10日消息 據(jù)中國鄉(xiāng)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近日,山西臨猗縣政府發(fā)布聲明引發(fā)關注。聲明中稱,電商利用打“悲情牌”營銷臨猗蘋果,營銷內容有諸多夸大失實之處。
有媒體調查發(fā)現(xiàn),在部分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上,以愛心助農、農產品滯銷為名售賣農產品的店家不在少數(shù)。除了臨猗蘋果外,還有多個商家以“蘋果滯銷”、“鮮筍滯銷”、“菠蘿滯銷”等為由頭售賣商品。
據(jù)了解,部分電商平臺商家選用的都是舊視頻、舊圖片,甚至不同地區(qū)的“滯銷”采用的都是同一名老人的照片作為宣傳圖,有的還采用“擺拍”方式,刻意營造果農的貧苦形象,并且蓄意夸大果品滯銷嚴重程度,造成了蘋果價格的不合理波動。
臨猗縣果業(yè)發(fā)展中心主任楊勇表示,商家的這種營銷手段,雖然短期、局部的方便了果農售果,增加了少部分果農收益,但整體上給當?shù)毓麡I(yè)的整體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影響,更多的,還是為了增加電商自身的經濟利益。
楊勇:他們主要夸大事實,說蘋果滯銷,實際上蘋果今年的市場價格是有點低,但不存在滯銷。他把那些殘次果、加工不需要的拿出來,拍成照片,就說蘋果賣不出去,對我們的形象確實有影響,對品牌確實也有影響。我們每年要產39億斤蘋果。他們賣的也就有幾百萬斤,至多一千萬斤。我們大量的、質量高的蘋果和蘋果產品,賣的價格高,收購商就找回來說你們那都滯銷了,怎么還賣那么貴?他們賣那些劣質果子,操作這個主要是他們自己盈利。
悲情營銷算是個新事物。隨著互聯(lián)網和電子商務的普及,一些經過渲染的“滯銷故事”裹挾著人們的同情心,通過網絡迅速傳播,在為商家?guī)砝娴耐瑫r,也給農產品的正常營銷和品牌打造形成沖擊。在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市場與貿易研究室主任李國祥看來,產品營銷宣傳本無可厚非,但必須合理合法,誠實守信,要做到這點,須加強相關制度建設。
李國祥:我國農產品缺乏市場交易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比如什么是滯銷,多大程度叫滯銷;在農產品營銷宣傳過程中,允許不允許用“滯銷”來銷售農產品……從長遠來看,應該加快農產品市場交易的立法。短時間內,在法律沒有出臺之前,政府部門必須加大約束力度,相關部門一定要糾正不符合事實的行為,可以出臺一些臨時性的、具有一定約束力的措施,比如,侵犯了相關利益,相關部門把他們列為失信企業(yè),并反映到電子商務銷售平臺。把長期的和短期的、單方面的跟綜合性的措施結合起來,規(guī)范市場營銷行為,讓市場秩序正常的競爭、公平的競爭得以維護。
[責任編輯:孔明 王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