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4日消息(記者溫超 陜西臺劉天緒 寶雞臺王宏強 侯曉敏 漢中臺陳華 略陽臺張敏)據中國鄉(xiāng)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陜西的秋天,像是一副濃墨重彩的油畫,由北向南漸漸鋪開,暈染出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在豐收的季節(jié)里層林盡染,五谷豐登,瓜果飄香。豐收是對農民幸苦一年最好的獎賞。十月的三秦大地上,隨處訴說著春華秋實的喜悅。
金秋時節(jié),碩果累累。正值獼猴桃成熟季,在陜西省寶雞市眉縣,田間地頭到處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摘果子、裝箱子、貼單子,農戶們手腳不閑,笑容不斷。
金渠鎮(zhèn)金渠村一組的果農張心奎,開著自家的面包車,一路哼唱著秦腔,趕往快遞分揀點,家里的八畝獼猴桃,果形均勻,口感適宜,電商歡迎,已經通過網絡賣出去了5畝多,近三萬斤果子,而且價錢都不低,張心奎又怎能不高興。最近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摘果子,裝箱子,發(fā)貨。
張心奎:種了8畝,4萬斤,按照市場價收入不到10萬元,網銷收入13萬元,F在縣上要求少上化肥,農藥基本不打,主要用酵素發(fā)酵肥,也用酵素驅蟲,比農藥驅蟲好,沒有殘留。一年比一年質量好,特別是今年,質量特別高。
眉縣作為中國獼猴桃之鄉(xiāng),獼猴桃是主打產業(yè),已經成了當地農民增收的“金蛋蛋”。獼猴桃大豐收,各種電商平臺、物流公司也跟著“沾光”,陜西韻達快遞眉縣分公司副總經理許帆:
許帆:一天最高可以發(fā)5萬多件貨,有35噸左右,50%發(fā)到北上廣,其他50%發(fā)往全國各地。
作為全國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也是我國發(fā)展獼猴桃最早的獼猴桃基地縣。經過30多年的發(fā)展,如今周至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達到42.3萬畝,產量52萬噸,占全球獼猴桃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周至縣果業(yè)局副局長陳剛科:今年的栽植面積占全國的25%,全球的18%。產量占全國的40%,全球的25%。年儲藏量能達到35萬噸,是全國最大的一個集散地。我們現在推廣的口號是提質增效,通過老園區(qū)改造、品種更新還有技術更新以及生產模式更新,提升果品質量,另一方面,在市場上通過龍頭企業(yè)打造品牌。
正值秦嶺獼猴桃成熟季,由400多家農戶組成的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的西安周至周一有機獼猴桃專業(yè)合作社迎來了最繁忙的時節(jié)。合作社理事長齊平提說,今年收成和市場行情都很好。
略陽縣位于陜西省西南部,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地帶。這里山大溝深,土地稀薄,農作物產品單一。近兩年來,一種叫高山冷水米的新型農業(yè)產業(yè)在略陽縣發(fā)展起來,不但產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而且今年又喜獲豐收。
陜西省漢中市略陽縣仙臺壩鎮(zhèn)娘娘壩村村民閆前平:今年種了兩百多畝高山冷水米,口感好,我們這里有優(yōu)越條件,沒有用農藥和化肥,F在農戶都愛種這個,一是好賣,二是好管理,收入比以前增加百分十左右。
略陽縣位于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上游水源保護區(qū),地處陜西省西南部秦嶺深山峽谷之中,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稻米品質的提高,是公認的優(yōu)質水稻適生區(qū)。獨特的山地氣候、山澗的溪水灌溉、原始的耕作方式造就了質地細膩、米粒細長、晶瑩剔透高山冷木米,呈現出香味濃那、粘度適中、口感良好的特點。
高山冷水米產業(yè)是略陽縣在2013年從廣州農科所引進的全新品種,經過5年的推廣種植,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農戶開展訂單農業(yè)等不同模式,帶動當地農民增產增收。
漢中市略陽縣種子管理站站長馬良。航衲晖茝V了11個鎮(zhèn),18個行政村,4550畝,帶動了2700多戶農戶,總產量是達到2300噸,總產值740萬元,戶均增收達到2800元,凈增收900元。
十月金秋,黃土高原上稻田美,蟹兒肥。這幾天,榆林市靖邊縣紅墩界鎮(zhèn)聯合村龍頭峁水庫上游百畝稻田里,稻穗顆粒飽滿、河蟹三五成群,呈現出一片豐收在望的江南水鄉(xiāng)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這種稻蟹共生的生態(tài)種養(yǎng)模式可實現一地雙收。這兩天,工人們已經收過最后的一茬蟹,為收稻做準備。在陜北沙漠邊的河谷養(yǎng)蟹,用榆林市靖邊縣紅墩界鎮(zhèn)創(chuàng)新種養(yǎng)殖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史貴林的話來說就是稻美蟹鮮。
史貴林:我們這邊跟東北的氣候基本接近,但是早晚溫差大,適合種單季水稻,而且種出來單季水稻質量高一些。
史貴林是靖邊聯合村種稻第一人,說起種稻,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東北遼寧,那里種稻養(yǎng)蟹引起了他的注意,回鄉(xiāng)后就開始將過去撂荒的土體置換留轉、整合利用起來,目前規(guī)模達到200畝。
稻蟹共生種養(yǎng)讓土地收入翻翻,達到“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經濟、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促進了單一平面種植向種養(yǎng)立體化生產轉變,實現水稻和蟹雙豐收。不僅如此,還能提高土地和水資源的利用率,改善稻田土質,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史貴林:這塊地總共200畝,每畝稻米產值6000塊,河蟹產值2500塊,純利潤3800塊左右。
現在每年6月上旬種稻,待水稻長到20公分以上再進行蟹苗投放,7月中旬以后,從蟹塘的地籠里撈起河蟹,運到稻田進行放養(yǎng),每畝田投放河蟹三千只左右。農忙季節(jié),聯合村的老百姓來稻田幫忙,他們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掙到錢,稻田養(yǎng)蟹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走出了一條新路子,也讓黃土高原上的這塊水田成了塞上小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