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昌吉7月22日消息(記者丁安)盛夏時節(jié),走進新疆昌吉市三工鎮(zhèn)常勝村,座座農舍被花木層層掩映,一條條道路綠樹成蔭,路面干凈整潔如洗,巷道間吹拂著文明新風,整個村莊規(guī)劃井然有序;千畝蔬菜基地里,草莓泛著誘人的紅艷光澤,香菜舒展著青翠葉片;村委會文化室中,紅石榴文藝隊正踏著輕快舞步認真排練。漢族、回族、維吾爾族等10個民族的村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描繪著民族團結與鄉(xiāng)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守望相助 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在常勝村,老黨員阿巴別克熱·吾斯?jié)M的感人事跡廣為傳頌。他家的四個子女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自家生活困頓,但仍收留更加貧苦的范新民一家在自家無償居住,并悉心照顧范新民和他剛出生不久的女兒范小芳。
阿巴別克熱·吾斯?jié)M真誠相待、風雨共擔,與范新民一起生活、種地,相互學習,不時替范小芳繳納學費,就這樣兩家人在一個屋檐下共同生活了二十年,至今不離不棄。如今范小芳已經順利考上大學,拿到通知書的時候她不禁感嘆正是兩家人的鼓勵支持幫助,才能順利實現(xiàn)大學夢。
居馬洪·司馬義勒看望鄰居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阿巴別克熱·吾斯?jié)M的典型事跡激勵著常勝村的各族群眾,而常勝村的某企業(yè)負責人段百庭了解到阿巴別克熱家的情況后,也為他的大兒子阿迪力提供了工作。
在常勝村,民族團結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美麗古麗商店負責人付登水談起自己的房東居馬洪·司馬義勒時贊不絕口:“我們每天都要通電話,逢年過節(jié)有好吃的都在一起分享。有個這樣的好鄰居,七年來,開店從沒感到壓力!彼脑捳Z中洋溢著感激之情。
同樣感動的還有倪三哥川菜館負責人倪澤全:“我們就像親兄弟一樣,遇到困難時總會互相幫助。這里的鄰居們都特別好,大家互幫互助,其樂融融。”
居馬洪·司馬義勒與川菜館負責人親如一家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產業(yè)共富 石榴籽抱團成長
清晨六點半,村民巴哈爾古麗·庫娃就來到村委會開始一天的工作。10點過后,她又趕往村里的“石榴籽農場”,在香菜地里忙活。
“土地流轉費加工資,年收入快5萬元啦!”她擦著汗笑說:“他們教我種蔬菜,我教他們做抓飯,大家關系都很好。”
“我們家一共有10畝地,之前種玉米、麥子,一畝地只能賺四五百元。土地流轉后一分錢不用投入,一畝地就凈賺一千元!鞭r場負責人李書才拿自己家舉例。
居民在香菜地里查看香菜長勢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常勝村黨委副書記、紀檢委書記梁萬春介紹,多年來,村里非常重視民族團結創(chuàng)建工作,村里也涌現(xiàn)了一批民族團結的模范人物,所以打造的第一個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就命名為“石榴籽農場”。
2020年,常勝村村黨委和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扶持下,“石榴籽農場”正式成立。當年,農場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建成了高效節(jié)水的設施,有將近20多名村民在石榴籽農場長期務工。在農場經營過程中,各民族的村民在一起工作生活,群眾技能提升了,收入增加了,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隨著“石榴籽農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農場計劃發(fā)展蔬菜基地,目前已投資100多萬建了10畝地的儲水池,安裝了滴灌設施及蔬菜基地的圍欄和土地劃片,種植的200畝韭菜、50畝香菜和30畝草莓長勢喜人。
農戶在“石榴籽農場”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現(xiàn)今,“石榴籽農場”已和烏魯木齊九鼎農貿批發(fā)市場、 昌吉岐峰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并計劃成立經銷門店,進一步擴大銷售規(guī)模,擴大知名度。
投資120萬元給奶牛合作社,讓專業(yè)戶托管120頭奶牛,每年收益達14.4萬元;投資200萬元入股汽車運輸行業(yè),年收益24萬元;投入資金200萬元,與昌吉市“大黔貴”新型肥料公司合作生產滴灌水溶肥,年實現(xiàn)利潤24萬元……2024年常勝村村集體收入達520萬元。
文化凝心 構筑精神家園
“一二三四,轉……” “我們再來一遍”在村委會文體活動室,村民們正拿著扇子在排練舞蹈。
“隨著鄉(xiāng)村振興項目的推進,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大家就自發(fā)編排一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舞蹈節(jié)目,滿足老百姓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我們會根據活動主題,編排三句半、舞蹈、小品、情景劇,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背俅妩h委委員唐佩琴介紹。
村民排練現(xiàn)場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令人沒想到的是,舞蹈隊的發(fā)起人卻是居馬洪·司馬義勒。2015年,他還在經營美麗古麗商店,閑暇時候經常到村里的健身器材區(qū)鍛煉身體?吹酱蠹姨貏e喜歡跳麥西來普,但是動作總是不規(guī)范,他就自發(fā)開始教大家,并經常一起排練舞蹈。在一次村上的百日文化活動中,他編排的節(jié)目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認可,便成立了舞蹈隊。舞蹈隊從最初的七個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七八十人,隊伍里有回族、維吾爾族、漢族、柯爾克孜族、東鄉(xiāng)族、土家族等。
別人問他怎么不開商店了,居馬洪·司馬義勒說:“能給村民服務,特別有自豪感;能為村民干點事,特別幸福!
目前,常勝村村委會打造了“一廊(民族團結文化長廊)一所(國學講習所)兩場(文化廣場、體育場)三館(鄉(xiāng)風文明禮儀館、村史館、黨史館)四室(母嬰保健室、書法繪畫室、電商直播室、多功能培訓室)”服務陣地,依托民族團結文化長廊、國學講習所、文化廣場、圖書室、村史館等載體,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村黨委圍繞“我們的節(jié)日”,結合公民道德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等主題,組織紅石榴文藝志愿服務隊開展歌舞、新疆曲子、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近年來舉辦大型文體活動60余場,惠及群眾3000余人次,極大豐富了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來,昌吉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創(chuàng)新開展鑄牢“十百千萬”行動計劃,積極構筑各族群眾共有精神家園,持續(xù)在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上探索昌吉的實踐經驗。常勝村先后榮獲昌吉州“民族團結一家親”先進集體、自治區(qū)“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2023年被評為“自治區(qū)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2024年再獲“昌吉州互嵌式示范村”稱號。
“我們將通過節(jié)日組織活動,凝聚各民族參與到活動中,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民族團結的大氛圍;積極推動各類產業(yè)融入經濟發(fā)展,扎實做好群眾工作,用心用情為老百姓辦好事實事,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背俅妩h委書記潘金永說。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