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攝像頭直通網絡平臺,日常生活遭遇“全民目擊”--如何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白陽 熊豐 王琦
不論是在餐廳吃飯還是在健身房鍛煉,你的一舉一動隨時可能被屏幕前的一雙雙眼睛圍觀。這不是電影《楚門的世界》里的故事,而是正在發(fā)生的現實。
近日,自媒體平臺上一篇關于公共空間網絡直播的文章,把網絡直播與個人隱私的矛盾推至風口浪尖。健身房中女顧客的形體動作在攝像頭下一覽無遺,餐廳里就餐的男女因動作親密被指指點點……當公共空間遭遇“全民目擊”,居民的個人隱私誰來保護?
攝像頭直通網絡平臺,日常生活被直播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fā)現,不少直播平臺都提供攝像頭直播服務,內容涵蓋街景、旅游景區(qū)、生態(tài)農業(yè)等領域。記者點開一家網站中地址顯示為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qū)江漢三路52號的直播畫面,攝像頭正對的飯館、副食品商店等九家商鋪一字排開,行人來往穿梭清晰可見。直播視頻分享時間為2017年9月14日,目前已有38.9萬的瀏覽量和1800多條評論。
“感覺有點可怕,每天從這兒路過,我的肖像、生活軌跡可以在網上輕易得到,要掌握某個人的行蹤太容易了。”家住附近的市民吳先生在被記者告知這里有一個24小時攝像頭正在網上直播后,表示無法接受。
據悉,此類直播平臺大多是基于智能攝像頭的用戶分享平臺,不少直播平臺同時銷售智能攝像頭。給原本為安全而設置的攝像頭增添直播功能,成為一些監(jiān)控設備的賣點。
“借助直播平臺,廠商能搶占智能攝像頭市場份額,并增加直播平臺的點擊量和流量。對參與直播的商家而言,也有吸引客流、增加人氣的廣告效應!敝袊鴤髅酱髮W文法學部網絡法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說。
“和主播特意進行表演的網絡直播不同,人在無意識下被拍下的畫面更真實,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人的‘窺私欲’!币晃痪W絡直播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生產廠家可能存在以低廉的價格推銷攝像頭、靠與攝像頭相連的網絡平臺吸引流量的行為,“這樣就能把引來的流量導入其他商業(yè)產品中去變現!
公共空間搞直播,算不算侵權?
公共空間網絡直播相關事件發(fā)生后,相關企業(yè)攝像頭團隊發(fā)布聲明稱,其用戶協(xié)議要求了商家開通直播時需在直播區(qū)域以貼紙等方式設置明顯提示;此外,平臺建立了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每天24小時對直播內容進行審核把關。
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網絡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并取得同意。那么,商家在直播區(qū)域貼了告示、網絡平臺有協(xié)議在先是否就能免責?
對此,法律界看法不一。有專家表示,隱私權的行使受場所性質限制,商家的視頻監(jiān)控是基于履行作為公共活動組織者的保障義務,明示后就不構成對隱私權的侵犯。另一方則認為,并不能把店內貼告示默認為商家與顧客達成契約。四川鼎立律師事務所首席律師施杰表示,商家的監(jiān)控攝像頭只能是一定范圍內的有限使用,而非提供給受眾不特定的網絡平臺。
“民法總則明確,肖像權屬于自然人的民事權利。以公民的肖像權作為盈利工具必須征得當事人的同意。即使沒有盈利行為,如果直播可能對當事人產生形象、名譽、隱私等方面的損害,也要征得本人同意后才能播出!睆偷┐髮W法學院副教授李世剛說。
根據侵權責任法,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
“直播平臺和商家未征得顧客同意采集顧客圖像信息進行直播,就有可能損害了顧客的利益。顧客可向有關部門投訴,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若情節(jié)嚴重,還可能構成刑事責任。”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主任吳革說。
盡快確定監(jiān)管主體 加大處罰侵犯個人隱私行為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達7.51億。據測算,到今年年底,我國網絡直播用戶接近4億,網絡直播不斷滲透到現實生活中,公民個人信息面臨著隨時暴露的風險。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是民法總則的明文規(guī)定,但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也讓個人信息權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專家認為,此次事件暴露出社會對個人信息權保護認識普遍滯后的問題,商家、平臺都需強化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
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表示,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涉及公民隱私的電子產品的標準制定,避免侵犯公眾隱私。
施杰表示,網絡直播平臺目前還存在“九龍治水”的問題,應盡快確定監(jiān)管主體,暢通消費者的權利保護渠道;此外,應盡快就個人信息保護單獨立法,將當前散見于各個法律法規(guī)的條款整合成體系。
“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加大對網絡平臺的監(jiān)管和問責力度,另一方面,對于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要提高違法成本,從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兩方面加大懲處!眳歉镎f。
網絡安全法也明確,網絡運營者、網絡產品或者服務的提供者侵害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可以根據情節(jié)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可責令暫停相關業(yè)務、停業(yè)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yè)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參與記者 侯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