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難忍:延誤后航空公司缺乏通情達理措施
2016-12-29 13:5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從2017年1月1日起,《航班正常管理規(guī)定》將執(zhí)行,這對經(jīng)常坐飛機出行的人士來說不啻為利好。新規(guī)對航班延誤有了明確定義——航班實際到港擋輪擋時間晚于計劃到港時間超過15分鐘,即可確認為延誤。專家解讀稱,飛機在地面滑行的時間,被明確算入航班計劃時間內(nèi)。
航班延誤存在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流量管制、天氣惡劣、飛機故障,等等。多數(shù)旅客在航空公司明確解釋延誤原因后,都能夠理解和體諒。畢竟,與飛行安全相比,早點兒還是遲點兒到,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讓旅客無法忍受的是,航班延誤后航空公司缺乏通情達理的處置措施——扯皮和推卸責任是許多旅客的遭遇。
新規(guī)讓我想起了不久前的遭遇。我預訂了某航空公司從上海到北京的機票,經(jīng)常坐飛機的人都知道,京滬二城擁有全國最密集的航班,發(fā)生延誤的概率自然更高。因此,在那趟航班起飛前,我通過App查到預計延誤的信息,就果斷放棄登機,改坐同在上海虹橋始發(fā)的高鐵。果然,坐上高鐵沒多久,App就提醒我:那趟航班預計延誤近一個小時。
因為我沒有實際登機,機票未經(jīng)使用,按照民航規(guī)定可以退票。但是,當我以航班延誤為由致電航空公司要求退票時,接線人員告訴我,雖然起飛延誤了近一個小時,但是落地時間只延誤了9分鐘——電話那端,接線小姐語氣似有“抱歉”地告訴我,如果再晚落地1分鐘,就達到了那家航空公司的退票標準。
聽上去無懈可擊。為了9分鐘糾纏,是我太較真了嗎?但是,這僅僅是落地時間,飛機落地后,還要在跑道上滑行,直到飛機在停機位上停穩(wěn),可能又要十來分鐘甚至更長時間。如果以艙門打開來算,落地晚了不到10分鐘,旅客“真正延誤”的時間至少有半個小時了。
我很不甘心,在中國民用航空局消費者事務中心留下了投訴留言,表達自己的困惑。兩個工作日以后,我接到了航空公司的電話。這一回,航空公司給出了不同的解釋。對方說,登機時間沒有變化,發(fā)生延誤是由于流量管控,因此不能認定為延誤。這個理由讓我更加難以接受了,登機時間不變,把人“晾”在機艙里,還成了未延誤的理由不成?
幾輪較量下來,我已精疲力盡,不愿為了幾百元的機票繼續(xù)“較真”了。但是,偶然在網(wǎng)上看到的一張航班時刻表,又讓我對航班延誤的認定產(chǎn)生了新的疑惑。
一位民航愛好者在其博客曬出了一張上世紀70年代京滬間的航班時刻表。其上,京滬間航班所需時間不到2小時。再來看看2016年最新的航班時刻表,首都機場到上海虹橋機場之間的航班多為2小時10分或2小時15分。是飛機越飛越慢了嗎?應該不會,上世紀70年代我國民航多用蘇聯(lián)制造的飛機,尼克松訪華后才逐步引進波音707客機,跟現(xiàn)在的飛機相差的不是一兩點。
如果天氣好,沒有流量管控,我們會幸運地遇上飛機提前落地。這當然不是飛機飛快了,而是現(xiàn)在的航班時刻表,已考慮到了航班可能發(fā)生的延誤。這解答了我的困惑。先前我乘坐的航班,起飛延誤很長時間,落地居然沒有延誤多少,不是因為中途飛機加速,而是航班時刻表就“設計”進了這種延誤,認可延誤的常態(tài)化。
《航班正常管理規(guī)定》的出臺,給旅客維權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但是,我更希望飛機能夠真正地“快”起來,讓公眾看到更符合實際的航班時刻表。
編輯:安紅麗
關鍵詞:航空公司;延誤原因;航班時刻表;航班延誤;航班正常管理規(guī)定;設計;機票;讓旅客;飛機故障;退票
據(jù)外媒報道,哥倫比亞航空當局近日表示,載有巴西足球隊員的一架包機此前在哥倫比亞墜毀并造成71人遇難的事故,應歸咎于機師、航空公司和玻利維亞監(jiān)管機構的疏失。
2016-12-27 07:30:19
近日,記者從上海一中法院獲悉,上海某航空服務有限公司回復上海一中法院司法建議,表示將完善殘疾人購票流程,進一步改進航空運輸服務,方便特殊旅客出行。
2016-12-14 11:45:39
屆時,航空公司可減少值機柜臺5000余個,由此給航司帶來的柜臺、人力成本節(jié)約,包括“無紙化”登機對紙質登機牌的成本節(jié)約,一年就超10億元。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具體了解到,2016年國際航協(xié)已經(jīng)在中國試行了日結算,這在全世界范圍也只有中國做到了,明年即將大規(guī)模鋪開。
2016-11-23 18:35: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wǎng)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