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四胡同博物館里的老爺爺志愿者
近一個月的寒假時光,讓此前未能成行的“萬里旅程”變?yōu)榭赡。記者了解到,不少學校借此機會,帶領(lǐng)學生們用腳步丈量土地,親自感悟祖國壯美及大好河山,讓孩子們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到實景中活起來。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學的孩子們組成幾個小分隊,在這個假期奔赴京外。其中18級“1+3”實驗班的同學們來到了貴州,領(lǐng)略黃果樹瀑布的壯觀,一睹大國重器“天眼”的真容……不過,這是一場帶著任務的參觀,比如早在到達瀑布之前,老師們就已經(jīng)從化學、地理的角度向?qū)W生們介紹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氣候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喀斯特分類,讓孩子們在參觀游覽前就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高一年級的學生則前往湖南,在這個“近代中國產(chǎn)生人才最多的省份”,探索古今文人的詩意境界;高二年級南下蘇杭,感悟園林建筑之美,體驗未來的智能時代。
北京市文匯中學初一、初二的學生們近日開啟了“三峽研學”,前往宜昌、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白帝城等地,在如畫的風景里重溫酈道元的《三峽》、聆聽舊日戰(zhàn)事、緬懷愛國詩人屈原、體驗土家族的婚嫁風俗、實地參觀巴楚文化“活化石”吊腳樓……據(jù)介紹,此次研學涵蓋了語文、歷史、地理等6科知識,老師們把教室搬到了室外,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并感受祖國文化。
北京第十四中學高二年級的學生則奔赴江蘇宜興及周邊城市,到中國陶瓷博物館感受匠人巧手,在東坡書院領(lǐng)略一代文豪的為人、為學、為世之道,自己動手制作創(chuàng)意紫砂,讓傳統(tǒng)文化在每個人的身上自然生發(fā)。
據(jù)了解,教育部等11部門此前曾印發(fā)《關(guān)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中小學結(jié)合當?shù)貙嶋H,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tǒng)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學校要根據(jù)教育教學計劃靈活安排研學旅行時間,一般安排在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并根據(jù)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xiāng)土鄉(xiāng)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記者 牛偉坤)
相關(guān)新聞
大學生用腳步“丈量”北京胡同
“胡同最迷人的一點在于,它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真實的煙火氣。雖然調(diào)研才剛開始,但我們已經(jīng)接觸到了最真實的胡同生活,并被傳統(tǒng)文化的守護者所打動!弊蛱煜挛,在東四胡同博物館里,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馮如學院的大一學生穆雨晨和李為向記者分享了他們的寒假收獲。
這個寒假,穆雨晨和李為兩人決定調(diào)研北京的胡同文化:走訪北京城里的大小胡同及相關(guān)博物館,探索北京胡同文化的歷史及胡同生活的現(xiàn)狀。目前,他們已經(jīng)走訪了東城區(qū)南鑼鼓巷到西四一段的十幾條胡同、三個大雜院以及東四胡同博物館、史家胡同博物館。
“我倆都是從小在北京長大的,都十分熱愛北京這座城市以及它蘊含的文化!蹦掠瓿扛嬖V記者,由于兩人都沒有在胡同里居住過,他們將目光聚焦在胡同居民的真實生活上,從居民的視角觀察胡同的方方面面,解讀胡同文化。調(diào)研的第一天,小穆和小李從南鑼鼓巷出發(fā),一路上經(jīng)過帽兒胡同、百花深處胡同等十幾條胡同,最終在西四結(jié)束一天的行程!昂诘氖噬,幾位老爺爺互相攙扶著坐下,以棋會友;胡同深處的小賣部里,店主主動幫老奶奶裝好東西,把她送到門口……胡同里街坊鄰居的關(guān)系很和諧,人們大都相熟,經(jīng);ハ鄮椭!彼f。同時,兩人還會重點關(guān)注街坊鄰里居住大雜院的不便、胡同作為旅游景點給周邊居民帶來的影響等問題。
昨天,在東四胡同博物館的第三進展廳里,一位白發(fā)蒼蒼的長者吸引了不少觀展者。他是一名博物館講解員,雖年逾八旬,但他講解時仍神采奕奕、旁征博引,不時為觀眾拓展一些歷史知識。穆雨晨說:“我們和老人聊天得知,老人家祖輩居住在北京的胡同,對北京胡同有著深厚的情感,他的父輩還曾在動蕩時期保護了北京古建筑的資料。”如今,盡管老人已搬去樓房居住,仍難以割舍這份情懷,在胡同博物館做起了志愿講解員,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講給游客們聽,讓更多人了解和愛上老北京的傳統(tǒng)文化。
“從老爺爺?shù)角嗌倌曛v解員,一代代人薪火相傳,守護著以胡同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并且竭盡所能將其發(fā)揚光大。”在小穆看來,這不僅僅是一種情懷,更是每個北京人、中國人的責任。她說,她和同伴李為也打算在博物館報名,希望能成為像老爺爺一樣的講解員,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向更多人宣揚傳統(tǒng)文化。(記者 李祺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