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工作人員把存放病毒的密封盒放進特殊儲存罐 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攝
圖為:實驗師張艷芳從冰箱中取出病毒
近日,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種保藏中心,正式成為全國四個“國家級保藏中心”之一。這意味著,該中心具備資質(zhì)保藏埃博拉、尼帕等危害等級最高的病毒病原,便于開展相關(guān)科研活動。
這里擁有亞洲最大的病毒保藏庫,保藏著1500多株各類病毒的分離株,涵蓋全球已對外發(fā)布病毒科的1/3,其中包括讓人聞之色變的寨卡、新疆出血熱等病毒株。
5月16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探訪了這個神秘的病毒庫,見證病毒從“清醒”到“沉睡”的奇妙過程。
本報記者見證病毒樣本分離
“一般人提到病毒就會害怕,這是因為不了解!敝锌圃何錆h病毒研究所保藏中心副主任鄧菲說。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xùn)的實驗員,雖然天天與病毒打交道,但在嚴密措施保障下,可以安全進行非烈性病毒的操作。
5月16日,楚天都市報記者獲準進入P2級病毒樣本分離室。P2級是相對較低的防護級別,但仍然“戒備森嚴”。在實驗師吳巧麗的示范下,記者穿上長袖白大褂,套上藍色防護衣,再戴上口罩、帽子、鞋套、乳膠手套、塑料薄膜手套等!斑@些都是專用的一次性防護用品,要求是盡量不暴露肌膚!眳乔甥愓f。
實驗師張艷芳正在進行寨卡病毒的分離。她坐在生物安全柜前,胳膊在柜子里面操作,身體其它部位都在外面,眼睛隔著透明罩盯著手中的移液器,將紫紅色的寨卡病毒分裝到不同的培養(yǎng)瓶中,進行細胞培養(yǎng)!白霞t色是指示劑的顏色。病毒是納米級的最小的生物,沒有顏色,我們會加入特殊的熒光染料,以便確定它們的存在!睆埰G芳說。她事先在操作臺上墊了吸水巾,一旦出現(xiàn)樣本泄露,可以第一時間處理掉。
無論是移液,還是培養(yǎng),張艷芳的動作都很輕緩。“操作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氣溶膠,看不見,人一旦接觸就可能感染,所以要非常小心!彼f。記者注意到,安全柜上方有個類似抽油煙機的裝置,把氣流往里抽,任何細小的氣體反應(yīng)都出不了安全柜。
各種病毒在不同溫度下沉睡
神秘的病毒保藏庫有兩道大門,外面的電子門上有“生物危險”的警示標志。
與室外的悶熱相比,保藏庫內(nèi)比較清涼。不足100平方米的庫房,被隔成4個小房間,其中一間放著一臺超大容量冰箱。其它三間分別是 -40℃、-80℃、-150℃的病毒保藏房,每間房都整齊擺放著多臺冰箱,所有冰箱上都掛著一把大鎖。
鄧菲介紹,保藏庫的窗戶上裝有紅外線防盜系統(tǒng)。工作人員進入庫房、打開冰箱,必須至少兩人在場,且要履行完善的登記手續(xù)。
張艷芳戴著特制的防凍手套,打開一個顯示實時溫度為-77℃的冰箱。她介紹,每臺冰箱上都有發(fā)射器與辦公電腦相連,可遠程監(jiān)控冰箱溫度變化,還有備用電源及時保障。
記者看到,該冰箱里面有4扇小門。張艷芳打開其中一扇門,里面排列著25個不銹鋼小抽屜。她拉開一個抽屜,塑料容器盒里排列著多支病毒凍存管,有的呈藍色,也有呈紅色,管身貼著編號和二維碼。“這些編號都有建檔,需要取什么病毒株,只要用電腦一查,就知道它的詳細位置!编嚪普f。這些小小的凍存管中,保藏著肝炎、寨卡、流感、皰疹等病毒,在外人聽來有些不寒而栗,但對這里的科研人員而言,它們都是有用的生物資源。
“生死循環(huán)”讓病毒保持活性
“我們和農(nóng)業(yè)、林業(yè)、衛(wèi)生等系統(tǒng)都有合作,接收的病理樣本類型很多,有血液、尿液、糞便、咽拭子、腦脊液、皰疹液等!编嚪平榻B。病毒保藏前的工作非常復(fù)雜,從接收病理樣本到進行檢測、分離樣本、低溫冷凍,病毒從“清醒”到“沉睡”,是一個不斷精細化的過程。
當檢測指向某些病毒后,實驗師會對其進行提純培養(yǎng)。“99%的微生物不可培養(yǎng),病毒屬于剩下的1%。它們不能單獨存在,但可以通過細胞培養(yǎng)存在!编嚪平榻B。病毒通過細胞膜侵入細胞后,會不斷自我繁殖,滴度越來越高。只有背景清晰、滴度最高的標準化病毒,才能進入保藏庫。每個病毒株都有多個備份,清晰可溯源。
-40℃冰箱保藏的多是病料。病毒大多保藏在-80℃冰箱,能在一段時間內(nèi)保持高活性度。一旦病毒活性不足,要對其進行“復(fù)蘇”,即把病毒接種到新鮮細胞中,啟動新一輪感染過程,讓病毒數(shù)量和活性回復(fù)到高水平狀態(tài),再進行保藏。
在60℃的環(huán)境中,病毒幾分鐘就會死亡。鄧菲介紹,將病毒株從休眠狀態(tài)下復(fù)活,就像一場“生死循環(huán)”。每種病毒的活化,都需要相應(yīng)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比如寨卡病毒,要讓它感染猴子細胞,只能在37℃的培養(yǎng)箱中進行;而要讓它感染蚊蟲細胞,則必須在28℃的培養(yǎng)箱中進行。
“年紀”最大的病毒株30多歲
鄧菲介紹,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種保藏中心擁有亞洲最大的病毒保藏庫,目前保藏著1500多株各類病毒的分離株,涵蓋全球已對外發(fā)布病毒科的1/3,包括人類醫(yī)學病毒、人畜共患病毒、動物病毒、昆蟲病毒、植物病毒等。其中,“年紀”最大的病毒株已經(jīng)30多歲。
“這里保藏的新疆出血熱病毒,是我國唯一的四級病毒。像寨卡病毒,我們進口了亞洲株、歐洲株、美洲株,分離培養(yǎng)出了種子批、工作批等,不僅保藏了資源,還服務(wù)于科研工作。”鄧菲說。該中心晉升“國字號”后,不僅與在漢建設(shè)的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相匹配,還可以按照國家相關(guān)規(guī)定,接收、檢定、集中儲存與管理菌(毒)種或樣本,向合法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的單位提供菌(毒)種或樣本,并出具國家標準菌(毒)株證明,并在技術(shù)研究、業(yè)務(wù)培訓(xùn)等方面發(fā)揮更大作用。
“經(jīng)過30多年累積的病毒資源,為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最近幾年,保藏中心發(fā)展很快,每年新保藏一兩百種病毒。每一個病毒株都是寶貝,雖然有的暫時沒有實際作用,但未來一旦有需求,就會被喚醒并投入應(yīng)用!编嚪普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