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扎根基層,他用腳步丈量廣東的每一寸土地;二十三載堅守初心使命,他以匠心推動測繪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何宗友,這位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下稱“省測繪院”)技能工作室?guī)ь^人,同事口中的“何能手”“何勞!薄昂谓淌凇保詣(chuàng)新為槳,以實干為帆,在測繪地理信息行業(yè)的浪潮中奮勇前行,在嶺南大地上刻下了一道道閃光的坐標。

擔當坐標 用腳步丈量責任

深耕測繪外業(yè)一線的何宗友從事過調繪測量、大比例尺測圖、全國第二次國土調查工作、全國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地理國情監(jiān)測工作,曾背著幾十斤重的水準儀器,頂著高溫沿著公路每天步行一二十公里,足跡遍布廣東21個市122個縣區(qū),完成水準測量萬余公里。

2013年12月,何宗友前往惠州檢查惠州市現代測繪基準建設項目

在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中,面對粵港陸地邊界水準測量儀器觀測方式與規(guī)范不符的難題,他帶領水準組連夜研究會商,最終找到符合規(guī)范的作業(yè)方式,確保成果質量。他還積極參與廣東省測繪基準建設與維護、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擴建等重大項目,建設GPS等級點930余個,完成927工程海島(礁)大地控制測量衛(wèi)星定位大地控制點60個,全國地理國情普查20個縣區(qū)。20年來,他參與項目產值近6.5億元,用堅實的腳步和卓越的成果,為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與廣東測繪事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4年,何宗友在云浮羅定參加廣東省像控點質量檢查項目

2010年,信宜市一礦庫受強降雨影響發(fā)生潰壩,何宗友作為水準測量組成員連夜趕往礦區(qū)。據他回憶,潰壩的礦井深達20米,雨后路面濕滑、土壤松動,測量的難度和危險系數極高。想到受災群眾,何宗友挺身而出,緊貼豎井墻壁,將水準標尺筆直扶在豎井的監(jiān)測點上,確保了豎井高程測定的精準性,為后續(xù)應急救災贏得了寶貴時間。

“一件事情交到我手上,我就要盡自己最大能力去做好!焙巫谟驯硎。

創(chuàng)新坐標 在實踐的量變中突圍

“工作不能只埋頭苦干,更要抬頭看路,不僅要能吃苦、不怕苦,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做出成效,干出高效!彪S著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何宗友從外業(yè)向內業(yè)轉型,深深感受到創(chuàng)新突破的緊迫感和必要性。

2022年,無人機技術在測繪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但操控無人機所需的駕駛證考證前培訓學習耗時過長,嚴重制約生產效率,成為行業(yè)發(fā)展的一大“痛點”。何宗友敏銳地察覺到這一問題,深刻洞察低空經濟對測繪領域轉型升級的巨大潛力,主動挑起了攻克這一難題的重擔。

他帶領技能工作室的技術人員研究開發(fā)的“在線無人機航攝仿真飛行與培訓系統”榮獲兩項國家專利。學員通過在線模擬飛行,能提前熟悉航線設計與飛行技能,學習便捷性和效果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已有80名學員借助該系統參與培訓,其中30人順利取得無人機駕駛操控員資格。在省級測繪行業(yè)技能大賽中,何宗友再次創(chuàng)新性地將無人機操作技能競賽融入其中,吸引近200名測繪精英參與,選拔出一批優(yōu)秀人才。

早在2006年,何宗友的創(chuàng)新思維已經初顯鋒芒。面對區(qū)域大地水準面精化領域的技術空白,何宗友團隊在無先例可循、無成熟技術可借鑒的情況下,通過深入研讀資料、反復試驗與數據建模,最終成功掌握了大地水準面精化的核心技術,并解算出高精度的清遠市清城區(qū)大地水準面精化模型,徹底打破了傳統水準測量在高度測量上的局限,極大地提高了測繪工作的生產效率與成果精度。

何宗友的創(chuàng)新基因深植于實踐的沃土。他將每一次的重復測量視為數據的磨礪,將遇到的問題視為成長的契機。在長期的水準測量實踐中,他自創(chuàng)了“看、問、查”三步走的普查點位方法,使普查點位效率比常規(guī)方法高20%—30%。在服務生產單位時,他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利用OA自動化辦公系統創(chuàng)建業(yè)務流程,實現數據多跑路、辦事員少跑腿;指導技術人員優(yōu)化生產流程,將大量重復的數據處理由“填空題”變?yōu)椤斑x擇題”,作業(yè)效率提升60%。“何能手”的稱號逐漸在同事中傳揚開來。

何宗友用實際行動證明,創(chuàng)新是推動行業(yè)發(fā)展的核心動力,只有深耕實踐,不斷突破傳統,才能在激烈的行業(yè)競爭中搶占先機。

精神坐標 “傳幫帶”的薪火相傳

回想起2002年,剛成為測繪新兵的何宗友在院“史上最強”前輩的帶領下,到番禺黃閣從事水準測量,一干就是8年。

全國勞動模范卓小嘉等測繪前輩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前輩們百折不撓、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深深影響了浸潤其中的何宗友。如今,他也在以“傳幫帶”精神照亮更多測繪后生的前路。

2020年,“何宗友技能工作室”成立。作為帶頭人,何宗友利用周末和“八小時”之外的時間,協助培訓、輔導職工考取注冊測繪師資格,積極組織省技能競賽參賽選手的理論知識和實操培訓。2020年,省測繪院注冊測繪師通過人數居全省同行單位首位。

2023年1月,何宗友為測繪新人講解GDCORS

何宗友為年輕后輩開展業(yè)務培訓和指導

何宗友為年輕后輩開展業(yè)務培訓和指導

二十三載匠心傳承,何宗友培育的技術梯隊蔚然成林:3名高級工程師、8名工程師、20名助理工程師從他手中接過測繪事業(yè)接力棒;培養(yǎng)出全國技術能手1人、廣東省技術能手14人;助力5名選手獲省五一勞動獎章;為省測繪院“人才一流”發(fā)展戰(zhàn)略作出不俗的貢獻。院里的年輕人提起何宗友,都要稱一聲“何老師”“何教授”,以他為榜樣激勵自己努力奮進。

何宗友將“測準一個數據、繪好一張圖、服務自然資源管理”作為不懈追求。這位在廣東自然資源系統中堅守初心、敬業(yè)奉獻的測繪人,二十年如一日,以信仰為基、擔當為魂、創(chuàng)新為刃、傳承為炬,在嶺南大地的經緯網中刻下新時代自然資源人的精神高程。(羅詩嵐)

編輯:鄭少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